想得早,就可能起步早。绕过专家们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,市场上的那些成功企业,多数只是因为启动的时间比别人早。
今天我尝试分析中国的零售业的现状,结合市场环境、购物者以及零售科技的发展,并揣测一下行业发展,或许对您“早起步”有所帮助。
2017年到2027年,城镇化率将超过65%、互联网覆盖率超过65%,技术平台准备就绪,新技术即将突破规模化门槛。从目前的数据来看,消费品零售业将面临天翻地覆的十年。
市场:消费持续升级
2015年第4季度,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,相比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,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最高,达到107。尽管中国经济在2015年增速放缓,仅为6.9%,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不但不受影响,还持续上涨,并激发了一系列升级。
首先,品类升级。品类的成长性不同,而背后是消费者意识的转变。
未来十年中国持续的高速发展,注定了有些品类凋零,有些品类亢奋。上升的如咖啡、宠物食品、婴儿护理品、低温乳制品,下滑的如糖果、碳酸饮料、方便面等等。对于品牌商,选对品类比努力经营重要很多。
其次,产品升级。过去几年,虽然中国快消品销售量增长幅度持续下降,但销售额在增长,靠的是产品升级,用各种形式提升了单价,但并没有创造出更多的消费量需求。人们的购买数量没有增加,但人们愿意去买更好的东西。
在产品升级方面,“灵活、快速”是小企业的通行证,“规模、标准”是大企业的墓志铭。
再次,服务升级。品类消长、产品升级对零售商影响不大,及时调整产品组合就好。而消费升级背后带来的服务升级对零售商而言是一个危险的机会:一方面,人们在意体验,开始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付额外的钱,这突出了线下生意的现场体验优势,为线上线下融合,实现“新零售”提供了基础动力;另一方面,中国的线下零售当年正是因为体验差,才给了电商巨大的机会。
“体验设计”成为零售商的关键手段,购物者行为研究、消费者心理学也将变成零售商的基础课。
渠道:线上线下融合
眼下电商面临的都是深水区难题,以及越来越高的物流成本和新客成本。在这些难题面前,线上线下在同一条起跑线上。电商想再进一步通过优化价值链的效率和成本来提升利润,仅仅从消费者末端发力已经不行了,优化整个产业链,才能挤出更多的利润。
“线上和线下就像两个规格不同的筛子,都流失了一部分用户”,如何让线上客户贡献更大的价值,让线下用户每一个人、每一次购买,每一个产品都成为流量入口,整合线上线下是未来十年的主旋律。
购物者:忠诚度越来越低
商业信息会越来越流畅,购物者对某家店的忠诚度会越来越低。维护顾客忠诚度是零售商接下来的首要大事。
传统小型零售商有生存空间,但在维护客户忠诚度方面挑战巨大,他们必定要借助外来力量。一是专注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专业服务公司,比如说国内的考拉先生帮助小型零售商进行客情管理,落地忠诚度计划,兑现奖励,让零售商更高效地维系自己的客户;二是“快消品B2B”公司,希望把小型终端纳入自己的网络,从产品选择、补货到客户管理,都帮它们管起来,这种公司无论对品牌商还是零售商都有帮助。
没有会员卡的会员制管理。没有卡片,没有填写资料,支付账号即会员,从这点看,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有巨大优势。微信已经在推广“支付+会员”的解决方案,帮助零售商增加会员,提高活跃度,减少会员流失。而支付宝在阿里零售通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,同样的道理,消费者在小店使用支付宝,就意味着办理了会员卡。
零售商为每个家庭订制每月购物清单。帮助人们做选择是未来的大商机。降低不确定性,让人们减少因为选择而付出的努力,必须是一门好生意。
常规的日用消费品,同质性强,消费者在做这些购物选择时乐趣不大。在这些品类中,零售商给出“建议清单”就很有意义。比如,食品类别中的小包装米、油,家庭用品中的厕纸、清洁剂、洗衣液,个人护理品类中的牙膏、洗发水等,都更便于顾客选择。
供应链:物流职能被剥离
物流的核心是效率,这个力量推动着零售商们不断地打破限制,高歌猛进一路向前。
物流职能从零售商中剥离出来,同一配送中心服务多家零售商。在经济规律操控下,经营者必须追求投资回报,每天算计着一道线性规划题——当产出一定,求成本最低,寻求最优解。在零售商的体系中,物流是分工清晰独立模块,也是最大的成本之一。降低物流成本的最好方法是不承担“非货架库存”,和他人分担运输成本。
笔者认为,零售商的配送中心将会从零售商的运营系统中剥离出来,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。随后,独立的配送中心之间的横向联合,将形成新的物流商业体,服务多家零售商。这个过程通常由产业链资本推进。
这时,零售商负责卖货,解决“愿意买”的问题。他们吸引购物者、留住购物者,动用一切手段让人们持续消费。物流公司负责订货与配送,解决“有货卖”的问题。各司其职,干好自己最专业的事,充分的专业和利己,推动着你们人类世界的进步。
物流成本的下降不再靠规模,要靠技术,物流科技推动成本的不断降低,库存机器人也将进一步解放人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