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经济持续下行、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,上半年,我国服装行业销售继续放缓,成本持续增长,利润连年下降,亏损企业大量涌现,关闭、倒下的门店不计其数。
在此背景下,曾经风光无限的快时尚也难逃沉沦的宿命,H&M9月全球销售增长为近一年来最低,利润连续5个季度下滑。Gap业绩也持续走低,计划关闭1/4的门店。老牌快时尚Mango也计划关闭掉450个百货中的店铺。
一路高歌猛进之后,快时尚行业疲态尽显,瓶颈凸现,不仅此前雄心勃勃的开店计划大都悄然缩水,据不完全统计,截止十月底,仅我国大陆市场关闭的快时尚零售门店就多达530家。
新时期新形势下,快时尚不仅光环尽失,也从早前的领跑者沦为追随者。不过,再困难的行业也不缺优秀企业,冷环境中也有热增长的强势品牌:
今年双11期间,优衣库天猫旗舰店不仅全网率先“破亿”,而且仅用了10个小时就完成了库存“清零”,挂起了“欢迎莅临线下门店”的提示牌;
上半年,快时尚龙头品牌ZARA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,其16%的增速远远甩开了大多数竞争品牌;
表现同样出色的还有快时尚新秀KM,在大多数同行开始收缩战线,KM反其道而行之,提前完成了2016年300店的开店计划,激进扩张超过了ZARA和优衣库。
在全行业的困境中,优衣库、ZARA、KM们为什么逆势增长、一骑绝尘?
在笔者看来,是新零售带来的增长动力,这种动力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:
第一,真正的好产品才能一路领先。
西班牙知名时装集团Inditex首席执行官OabloIsla在《解密ZARA的成功基因》的演讲中,将ZARA的优异表现归结为三方面原因,头两条分别是“以客户为中心”和“构建强势供应链”,直击了快时尚行业的痛点,这两个原因其实是一体两面、互为因果,共同指向零售本质:内容为王——这一点,已被越来越多的品牌、企业所接受。
快时尚行业从大热到遇冷的原因固然非常复杂,但急功近利、浮躁盛行的“短平快”思维“居功至伟”:因为要“快”,忘记了品牌建设、文化沉淀;为了追求所谓的“低价”,忽视了质量管理、品质控制,致使一些快时尚产品沦为质次价低甚至假冒伪劣的代名词。近几年,知名快时尚品牌质量不合格的曝光报道时有耳闻,教训不可谓不深刻。
平庸的品牌虽各有不足,但优秀的品牌总是相似的。ZARA、优衣库、KM在供应链建设上都不惜重金投入,甚至不惧走重资产之路,以确保各个环节高效运营,同时规避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,不放松对质量标准的把控。依托密集的线下店网,凭借强大的IT系统,优衣库、KM们都建立了超强的信息系统,市场上的“枪炮声”第一时间传入决策者“耳中”,能适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、流行的心跳,随时随地听见消费者的“呼吸”。
优秀的快时尚品牌有快有慢、快慢相宜,以KM为例,追求速度,但那更多的是指上新的速度、流通的效率、服务的触达,而在品牌的建设、品质的打造、文化的沉淀、客户的维护上,总是深耕不辍、厚积薄发,总能在快与慢、低价与优质、时尚与经典、快速扩张与精细运营中掌握最佳平衡,让优质、时尚的产品低价、便捷地走进消费者的生活,让消费变成一种娱乐、一种享受。
近年来,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,一些优秀的快时尚品牌“去快时尚化”的倾向非常明显,如无印良品主动与快时尚切割,声称并非快时尚品牌,优衣库则坚持走“性冷淡”、基本款路线,而KM则在品牌打造、文化沉淀上放慢脚步,在店铺规划设计、快乐营销的策划创意上投入更多的精力、更大的耐心,尽管策略不同,但殊途而同归。
快节奏、高压力的都市生活,使越来越多人向往舒适、休闲、品质的“慢生活”,一如KM所体现出来的北欧文化,KM优雅闲的设计风格,自然、环保、品质的文化理念,年轻、激情、活力的品牌形象,与北欧文化的“极简主义”、后现代风格高度吻合,或许,这也是KM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与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