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从传统文化视角,就“传统文化与金融行业文化融合建设”问题进行了研究。主要研究成果:1、传统文化与金融行业文化有着有机联系,传统文化是金融行业文化之源,金融行业文化契合传统文化;2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金融行业文化建设具有正向意义,金融行业文化建设应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,两种文化的融合建设有益于互动发展;3、传统文化与金融行业文化的融合建设,应重点融合易经文化,借鉴易经之智慧;4、传统文化与金融行业文化融合建设的方法与路径,应包括认识、思维、理念、制度、学习、交流、运用、应用等诸多维度。
[关键词]传统文化;金融行业文化;工行企业文化;易经文化
“十八大”以来,党中央十分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:“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,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”,在2016年5月17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: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,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、不可多得的资源”。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金融行业(企业)中进行传承与发展,是当前金融行业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。在此,笔者作一点探讨,以期促进新形势下的金融行业文化建设。
一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金融行业文化建设的联系
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十分丰富,有儒学、道学、佛学等。但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是易经文化。《易经》素来被人们赞为“群经之首”、大道之源、哲学之父、科学之母,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,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。《易经》作为“经典中的经典,哲学中的哲学”,素来是我中华民族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”的宝典。
金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行业文化。特别是在当前十分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下,更需要有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、引领人生的理想坐标、启迪心灵的精神生活,更需要一种先进的文化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支撑和推动行业发展。
下面,笔者将重点论述易经文化与金融行业文化的联系,并重点以金融行业中工商银行的企业文化为例。
工商银行企业文化是工行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不断发展、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企业精神、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,主要包括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。使命:“提供卓越金融服务”;愿景:建设最盈利、最优秀、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;价值观:工于至诚,行以致远;五个基本价值取向:诚信、人本、稳健、创新、卓越。
工商银行的企业文化契合了易经文化内涵。比如,工商银行的“三最”愿景,契合了易经《乾》、《坤》的内涵。《乾》启示我们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,《坤》启示我们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“三最”中的“最盈利”、“最优秀”契合了《乾》之“自强不息”精神,谋求良好经营效益和建设优秀银行是商业银行行业属性的本质要求。“三最”中的“最受人尊敬”契合了《坤》之“厚德载物”精神。商业银行要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赢得社会的尊重。
工商银行企业文化之“工于至诚,行以致远”价值观也契合了易经之《中孚》内涵。《中孚》强调要讲诚信。工商银行的价值观强调要以最好的诚信来赢得长远发展和基业长青,这正是易经《中孚》所强调的内容。
此外,工商银行企业文化之五个基本价值取向(诚信、人本、稳健、创新、卓越”,也契合了易经之《中孚》、《坎》、《革》、《鼎》等的内涵。《中孚》强调“诚信”,契合了工商银行企业文化之“诚信”价值取向;《坎》强调“习坎,有孚,维心亨,行有尚。”强调要稳健前行,善于“习坎”,规避风险,契合了工行企业文化之“稳健”价值取向;《革》、《鼎》强调“革故鼎新”,契合了工行企业文化之“创新”价值取向。
综上所述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金融行业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金融行业文化的根基和源泉,金融行业文化契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二者相辅相承,相得益彰。两种文化的融合建设,不仅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,也有益于当下金融行业的文化建设和行业发展。
二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金融行业文化融合建设的主要内容
1、以易经《蒙》、《谦》之道,增强金融人之学习意识。易经是教育,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教育。《周易正义》、《周易兼义》曰:“圣人作易本以垂教”、“圣人作易本以教人”。易经《蒙》曰:“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”,启蒙教育的源头在这里;“教”、“学”二字的甲骨文均带一个“爻”,“爻”是组成易经卦符的基本符号。可见,教什么、学什么,不言而喻。
易经《蒙》强调“发蒙,利用刑人。”启示我们教学要严,严加管教。同时强调“初筮告,再三渎,渎则不告”,启示学员要认真听讲,注重学习方法,重点在“悟”。此外还强调“包蒙吉”,教师对学生的蒙昧要善于包容,加强引导。易经《谦》强调:“谦谦君子,用涉大川”。只有不断谦虚学习的人才能担当大任。同时强调:“劳谦君子,有终吉”。勤奋学习的人,终究会有好结果。
金融行业的文化建设应借鉴易经之《蒙》、《谦》启示,促进全员重视学习,不断汲取新知识、新观念,用于指导工作实践。金融人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,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,才能更好地去除“蒙昧”,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,做好工作,成就自己,实现价值,正像易经《谦?初六》、《谦?九三》所说的:“谦谦君子,用涉大川”、“劳谦君子,有终吉”。
2、以易经《家人》之道,增强金融人之团队意识。易经《家人》以“风火相济”之象,深刻地阐述了治家、齐家之道。主要阐述了以下道理:家庭成员的向心力,是家庭兴衰的主要关键。家庭成员之间只有同心协力,才能够成功伟大事业。“家和万事兴”,只有彼此协调,团结一致,才能使家庭兴旺。
易经《家人》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“齐家”、“治家”的道理,即:闲有家,悔亡;无攸遂,在中馈,贞吉;家人厉厉,悔厉吉;妇子嘻嘻,终吝;富家,大吉;王假有家,勿恤,吉;有孕威如,终吉。
家庭是小家,企业是中家,国家是大家。常言道“国破家亡”、“家破人亡”,正如习近平主席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《复兴之路》展览时说的:“国家好,民族好,大家才会好。”金融行业是一个“中家”,常言道:“行兴我荣,行衰我耻”。对此,金融人应齐心协力维护好、建设好这个家。
金融行业应重点借鉴《周易·家人》的以下智慧,加强团队建设,打造一支高素质、高战斗力的团队。一是金融行业是一家,金融人应热爱这个家,并为之而奋斗;二是金融人应牢记:金融、银行是个家,“行兴我荣,行衰我耻”;三是“金融兴亡,全员有责”,为金融发展而奋斗是每个金融人的应尽职责;四是“家和万事兴”,金融人应团结一致抓发展。
3、以《周易·乾》之道,增强金融人之拼搏精神。《周易·大象·乾》曰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意思是:天刚健向上,君子应效法天之精神,自强不息。“自强不息”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,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,“自强不息”也是清华大学多年来的校训,是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的座佑铭,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的讲话中强调要“自强不息”。
《周易·乾》通过对龙所处不同状态的生动描写,将事物发展划分为六种情况或六个不同阶段,即:潜龙勿用;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;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,厉无咎;或跃在渊,无咎;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;亢龙有悔。
对照易经《乾》的内涵,金融人应汲取以下智慧:(1)应效法易经“乾健”精神,在工作中自强不息、奋力拼搏;(2)应深谙“潜龙勿用”之道,在严峻形势下,应滔光养晦,蓄势待发。一旦“见龙在田”,机会显现,应抢抓机遇,加快发展。在当前急剧变化的经济、金融形势下,应坚定信念,力求在狭缝中求发展;(3)应明白“夕惕若,厉无咎”之道,在拼搏中应注意防范风险;(4)如果能做到“终日乾乾”、“夕惕若”,则可能获得成功;(5)在获得一定成功后,应明白“亢龙有悔”之道,注重稳健发展和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