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潜力巨大。也正因此,保健品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,在产品销售日益互联网化的今天,保健品行业在创新之时,还需要回归解决“老问题”。
一枚“冬虫夏草”,一夜之间几乎“拉倒”了一家上市公司。
近期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叫停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品的试点工作。国内市场上120个虫草相关保健品将面临“大清洗”。
过去一年来,国家出台的新《食品法》与新《广告法》等政策文件,都加强了对保健品行业的约束,叫停早前备受政策肯定的冬虫夏草保健品,意味着国家政策对这一行业的进一步严格监管。
其实,强监管之下,侧面显现出我国保健食品行业仍存在同质化严重、科技含量不高、产业集中度较低、中小企业占比高、资金投入不足、缺乏高级技术人才等急需解决的问题。
一面是供应乱象,一面是需求井喷。根据一份保健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,自2006年以来,膳食营养补充剂(非直销领域)每年市场规模以20%~40%的速度增长,2012年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。中国保健协会预测,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未来10年内将以10%的年均增速增长。
以保健品销售公司安利为例,2013年,安利中国销售额占到安利全球销售总额的40%,达293亿元;2014年,安利公司全球总销售额108亿美元(约700亿元)。数据显示,中国消费者用于保健品领域的平均支出占其总支出的0.07%,而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则为25%,侧面说明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潜力巨大。
也正因此,保健品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,在产品销售日益互联网化的今天,保健品行业在创新之时,还需要回归解决“老问题”。
首先是营销上的老问题。在公众越来越重视和追求健康的时代,功能各异、名目繁多的保健食品、药品宣传无疑最能吸引公众的眼球。“冬虫夏草,现在开始含着吃”的广告和“脑白金”的洗脑并没有本质的区别。保健的能力口号令人生疑,关于保健品的定义模糊,也使得许多的负面消息冲击着客户心理。
更重要是品质上的老问题。“极草”,作为保健品,应该有保健食品标志“蓝帽”,“极草”没有;作为药品,应该有药品许可证号,“极草”也没有;作为“食品”,应该有QS卫生许可,“极草”还是没有。仅仅是一个“试点品”。我国目前关于保健食品的立法却显得相对滞后:固然有食品卫生法、保健食品注册治理办法(试行)等一系列法律法规,但规定过于抽象、缺少有效衔接,实行得并不理想,无法规范鱼龙混杂、泥沙俱下的行业现实。
解决这些问题,除了推动立法之外,加强保健品广告宣传的审查监督也很重要。未来有必要完善广告审查备案制度。严格要求保健品经营者在实施广告宣传前,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,并提供明确有效的经营证件以及证实经营者真实身份的资料。
此外,“互联网+”的网络透明化也可以说是一剂良药。通过公开的网络认证,消费者可以通过快捷的查询甄别真假产品,实现维护消费者权益与净化保健品行业的双赢。
□李华东(中国国际商会投融资服务委员会副主席、连锁村创始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