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当前形势看,要认真研究哲学,特别是认识论,这是企业家以及高层们应该考虑的问题。现在国内宏观经济以及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关键节点,需要端正认识论。如何认识中国国情,如何认识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规律,在这些问题上还存在不小的误区。例如,有的企业取得了一点成绩,有了一点存量后,就讲一定要建一个百年企业。有雄心壮志当然是非常好的,但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否克服,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目前,国内石油和化工企业的情况非常复杂,既有国有大型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,也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,没有灵丹妙药可以统一解决各家企业的问题。针对每家企业具体的情况,一定要实事求是,根据自身情况把企业当前的形势任务弄清楚、弄透彻,要将宏观和微观、全球和中国的情况综合分析,有针对性地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。怎样避免企业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出现忙乱盲从的局面?关键一点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,这一点还请业界企业注意。
如何解决“存量”将是“十三五”期间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。目前,化工行业面临严重的过剩,不仅化肥、烧碱、纯碱、PVC等传统行业过剩,曾经备受追捧的有机硅等新材料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剩。而化解产能过剩,最终要落在技术创新上。
多年来,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重引进、轻吸收,重模仿、轻创新,许多关键技术装备依赖进口。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,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起全方位、高效率与客户需求紧密相连的创新组织架构,与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较大。在产能严重过剩、要素成本刚性上升的情况下,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主要依靠技术和效率,而不是规模和数量。
面对新常态,许多国内企业抱有焦虑心态,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跨国公司很淡定。因为这些企业拥有原始创新、技术创新、应用创新。相比之下,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储备太少了,整个行业处于工业技术的饥渴阶段。因此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是全行业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,新常态对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了强烈的倒逼机制。
当然创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。针对当前形势,大家不要简单地认为,只要一想创新,我们就能创新,经常有人讲两年就能够达到创新了,其实这也是不太符合实际的。为什么呢?创新是需要条件的,是需要时间的。不可否认,经过多年的发展,国内化工产业逐渐壮大了,不少企业有影响了,有力量了,但企业的理念还需要提升,化工企业也是如此。
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,大力推进科技创新,实现高端化、差异化发展,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,是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要途径。新常态下创新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。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两点工作:
第一,要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。要努力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环境,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。企业要与科研院校积极开展研发合作,联合进行协同创新,努力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,推进研制行业重大装备和关键单元设备。大力发展制高点技术和高端产品,组织好国家和行业的重大科技项目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不同产业要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向和重点,努力争取突破一批行业发展制高点技术,形成产业国际竞争的新优势。
第二,要培育一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企业。深入企业开展调研,重点发现一批技术创新成绩突出、转型升级成效明显、经营效益良好、发展后劲强劲的企业,认真总结其“调结构、转方式”的先进经验,在行业内树立一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企业,充分发挥示范引导、典型带路作用,促进企业尽快走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困境。
这轮过剩之后,新格局就会出现,那些看起来非常强大、实际大而不强的企业可能要伤筋动骨。加快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,是全行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。此外,创新是多方面的,行业内合理的企业分工十分必要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是一个好的态势。